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李津军||品味承德(五)

这里有座“大佛寺”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这副著名的回文联,乃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就北京城东的著名寺庙——大佛寺,突发奇想创造出来的。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来到了承德“外八庙”中的大佛寺,这就是避暑山庄北侧的普宁寺,是乾隆帝继康熙帝修建溥仁寺、溥善寺之后,兴建的第一座寺庙,其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普宁寺和它的附属寺院普佑寺组成,取普天之下安宁,保佑天下众生之意。这里僧侣云集,香火旺盛,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寺庙。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政府派班第为大将,出兵讨伐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反动头目达瓦齐叛乱。清军直达新疆伊犁,达瓦齐闻讯逃到天山之南,被维吾尔族首领霍集斯擒获,押解到清军营内。准噶尔部另一个反动首领阿睦尔撒纳,在霍集斯擒住达瓦齐后仍继续叛乱,并勾结沙皇俄国等外部势力,当遭到强大的清军攻击后,阿睦尔撒纳兵败逃亡俄国。两股叛乱军队被剿灭后,为了纪念两次平叛的胜利,乾隆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4部(准噶尔、杜尔伯特、辉特和硕特)上层贵族设宴封爵,仿照康熙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建立多伦汇宗寺先例,依照西藏第一座寺庙桑耶寺修建了普宁寺。

普宁寺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为汉族寺庙传统的伽蓝七堂式布局,所谓伽蓝,即寺庙;所谓七堂,一般是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山南桑耶寺而建。“桑耶”,藏语意为“不可思议”,其不可思议地以建筑形式展示出了佛国的须弥灵境。主尊佛像、通高超过27米、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便供奉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中。

普宁寺的山门前,是一个诺大的广场。站在广场上,就能够看到高高的大乘之阁的攒尖式的屋顶,上置鎏金铜宝顶,边上还有4个稍矮的宝顶。

我进得山门来,但见它歇山顶,上覆黄顶绿边琉璃瓦,这其实是皇家寺庙才有的规格。面阔5间,当中3间石刻拱门,象征“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与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的汉藏结合风格的山门不同,普宁寺山门完全是汉式建筑风格。

山门上悬挂的“普宁寺”牌匾,为竖匾形式,匾心为蓝底,外檐覆盖着9条金龙,显得庄严肃穆、豪华气派。匾额乃乾隆帝御题,取百姓“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在匾额上方还有一方“乾隆御笔”的印章。

过了山门,遇见一座碑亭。只见它建在1米多高的石须弥座上。石质砌就的基座边,有精美的石护栏,4面各有一道台阶。护栏石柱头上,雕有云龙浮雕。面阔、进深各3间,呈正方形,重檐歇山顶,绿剪边黄琉璃瓦覆顶。

碑亭内,立有3块方柱形石碑,中间高,两侧略低。碑身4周刻龙纹图案,碑座为方形须弥座,上刻龙纹和云纹图案。3块石碑上均刻有乾隆御笔,依南、北、东、西方向,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在碑的4面刻成。中间的是《御制普宁寺碑文》,记载了兴建普宁寺的政治宗教缘由和普宁寺的布局。左右两块为《御制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御制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述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的内乱和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巩固西北边防的史实。

左右两侧的钟楼和鼓楼,是单檐歇山顶的两层楼阁,在钟楼内悬有清朝雍正年间铜钟一尊。每日清晨,寺内喇嘛便会叩钟108响,僧人开始上殿念经。佛教认为叩击108声钟响,寓意众生能脱离108种烦恼。另外,钟声也能令三恶道众生暂时息苦,因此寺院内的僧众不吝慈悲,早晚叩钟。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一句一叩,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能够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接着,我来到了天王殿,此是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面阔5间,进深3间,长约25米,宽约15米,绿剪边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殿内主供大肚弥勒佛,4大天王,以及护法神韦陀像。4大天王是4大部洲的护法:南方增长天王,护卫南瞻部洲;东方持国天王,护卫东胜神洲;北方多闻天王,护卫北俱芦洲;西方广目天王,护卫西牛贺洲。天王殿背后的护法神是韦驮,其法器扛于肩上,说明寺庙规模宏大。

天王殿最初多见于净土宗寺院,中国禅宗本不供弥勒,但两宋之后中国佛教出现禅净双修的局面,天王殿开始出现在大部分中国寺院里。

天王殿东配殿里,供奉着降阎魔尊、大黑天和吉祥天母;西配殿则供奉着汉传佛教3菩萨:观音、文殊和普贤。东佩殿外一角有一金色的四合象,相传大象、猴子、野兔、吉祥鸟同住一片森林。一天,吉祥鸟把一粒种子吐在地上,野兔将其掩埋,大象用鼻子汲水浇灌,猴子也常来看护,种子发芽长成大树,它们同在树下乘凉,和睦相处,共同营造欢乐祥和的家园。四合象,是在教化信众“合作共赢”。

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了。它面阔7间,进深5间,长约35米,宽约25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黄顶绿边的琉璃瓦。顶部大脊置一铜制鎏金喇嘛塔。两层檐下分别悬挂乾隆帝御题“大雄宝殿”“金轮法界”云龙匾。宝殿内正中供3世佛,中间为现世佛释迦牟尼,左边前世佛燃灯,右边未来佛弥勒,两侧为18罗汉塑像,北墙绘有彩色佛教故事壁画,屋顶绘有6字真言。这个大殿也是普宁寺喇嘛念经和举行法会的重要场所。大雄宝殿两侧有转经筒,顺时针转动经筒,可消灾除障。

西配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3大菩萨,居中骑红犼者为观世音菩萨,南侧骑白象者为普贤菩萨,北侧骑青狮者为文殊菩萨。

东配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供奉3尊藏传佛教护法神,从北到南依次为降阎魔尊、大黑天、吉祥天母。

普宁寺以大雄宝殿为界,后半部为藏式风格,其按佛经“大千世界”的布局设计,依密宗的“坛城”(即曼陀罗)而建造,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19座建筑)。其大致分为两部分,即象征须弥山的大乘之阁,以及围绕它的18座象征须弥海的建筑。

西藏的桑耶寺,是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在西藏讲经说法之地。据传说,桑耶寺是金成公主儿子、藏王赞普赤松德赞建造的,是藏传佛教建立最早的一座寺庙。普宁寺后半部,通过建筑总体布局和个体造型,来反映藏传佛教的世界观,把密宗的曼陀罗等清净佛国理想境界,用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使整个建筑具有象征作用。“曼陀罗”的梵语应为“坛城”,是密宗僧侣修行时构筑的法坛,后演变为“圆轮俱足、诸佛集会”的圣坛。

大雄宝殿的后面,是高达10米的金刚墙,其东西两侧各有42级台阶,走上台阶就进入了普宁寺的后半部分。为什么是42级台阶呢?据说,此数字代表观音菩萨的42只手,在托举、保佑着信众一步步走向祂。

普宁寺的后半部,是根据佛经对宇宙的描述设计的。大乘之阁巍然屹立在中间,代表须弥山,象征世界中心,阁之东西则建有日殿和月殿,表示日月环绕宇宙世界运行,阁的4面有4座重层殿堂,代表4大部洲:东胜神洲殿、南瞻部洲殿、西牛贺洲殿、北俱芦洲殿。4角又有8小部洲,构成曼陀罗的布局。

大乘之阁,仿桑耶寺的乌策大殿而建,面阔7间,进深5间,宽30.5米,通高39米,正面6层重檐,寓意佛教的空,对应“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檐下悬挂乾隆帝御题“大乘之阁”和“鸿庥普荫”云龙陡匾。这个“庥”字读(xiū),鸿庥普荫,意为佛法像宏大的树荫一样保护所有的信众。东西两侧5层檐,佛教意为“五罗”。后面4层檐,3层以上向内收进。

大乘之阁的屋顶及内外檐装修和装饰,均为清宫式做法,仅东、西山墙采用藏式的“盲窗”。阁上5顶紧密连接,共同组成一个屋顶组群,5顶相峙的造型即是曼陀罗“坛城”的象征,居中的层顶象征着众神居住的“须弥山”。

殿内供奉的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通高27.21米,腰围15米,重达110吨,仅头部就重5吨,采用120立方米松、柏、榆、椴、杉5种坚硬的防腐木材雕刻而成。大佛站在莲花座上,双手合十,它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凝神垂目,相貌庄严。42只手除两只作合掌状外,其余40只(左右各20只)各持一件法器,43只眼除面颊3只外,均分布在每只手的手心上,面颊上的3只眼睛,表示可以看到3个时代:过去、现在、未来。每只手每只眼各代表三界中的25种因果报应,25乘以40等于1000,便成为千手千眼。所谓的“千手千眼”,原来竟是这样来的!

大佛造型庄严,慈颜善目,衣纹自然流畅,是宝贵的艺术珍品。阁内楹联“具大神通完十行;是真清净现三身”,寓意观世音菩萨神通广大,有求必应。曾有比丘尼告诉我说,千眼的观音为的是辨识众生的苦,知道有谁需要帮助;千手的观音,是为了伸出手来救助众生,度一切苦厄。

在大佛的面部和头顶上各有一个高1.2米的小佛,传说是观音菩萨的老师无量寿佛。大佛像前,还有两尊各高14米的木雕神像,是观音菩萨的弟子善财和龙女。2楼上供奉着5方佛,3楼的回廊上供奉着3世佛和宝塔。阁内的墙壁均用万佛龛装饰,每个佛龛内部都有一尊金漆藏泥无量寿佛,共计10090尊。阁内设三层转廊,以便从各个角度观瞻佛容。大佛比例匀称,造型庄严,纹饰细腻,雕刻精美,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

出大乘之阁,便来到令人眼花缭乱的“须弥海”了。这里有4大部洲、8小部洲、4塔、日殿与月殿等18座建筑。

在大乘之阁的4隅,有4座喇嘛塔,分别为东南角的红色塔、东北角的黑色塔、西北角的白色塔和西南角的绿色塔。“这是红塔、南瞻部洲和两个小部洲”;“这是绿塔、东胜神洲和两个小部洲”……据说,北京颐和园后山上的8大部洲,就是仿普宁寺而建的。

首先,要区分4塔。这4座喇嘛塔代表佛教中的4种智慧。红,成所作智;绿,妙观察智;黑,平等性智;白,大圆镜智。再区分4大部洲,即南瞻部洲;东胜神洲;北俱芦洲;西牛贺洲。这4大部洲,由4大天王持法器护佑,他们通常出现在佛教寺庙的山门,或天王殿中。接下来,要区分代表太阳和月亮的日殿、月殿。最后区分8小部洲,8小部洲,分布在4大部洲周围,代表着佛教中的“八相”,即胎藏界和金刚界构成的8个方位。

如此,包括大乘之阁在内的19座建筑就分清楚了。大乘之阁+4大部洲+8小部洲+4塔+日殿+月殿,共19座建筑。

其实,这个须弥世界是分3个层次的:第一层是南瞻部洲。其在4大部洲之中是最低位置的,也就是我们芸芸众生所在,其寿百十来岁,大乘之阁中的观音菩萨在此救苦救难。第二层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生在东胜神洲,其寿有200来岁,比我们人类高出了许多。可他依旧要去西牛贺洲找须菩提求师问道,以期长生不老。孙悟空在西牛贺洲得名,并度过了他“猴生”最愉快的时光。第三层是北俱芦洲。其在最北端,位置最高,是理想的世界。普宁寺最后一座,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筑是北俱芦洲,拾级而上很有些费力。真没有想到,这里供奉的北方多闻天王,是专门护持众生财富的,我赶紧拜了拜。从北俱芦洲看大乘之阁仅3层,其顶部为5个带有宝瓶的攒尖顶拼合而成,5个攒尖顶象征佛教中的须弥之境。

大乘之阁东侧是妙严室,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院落,金刚墙上专门有台阶通往妙严室。当年,乾隆皇帝来普宁寺进香,都是在妙严室中休息。

日殿,位于大乘之阁的东侧。东胜神洲殿,象征风,起着长养万物的作用,形如半月,故建筑月牙形台殿。

大乘之阁北部的山石上,左右各一座小白台,中间为北俱芦洲殿,北俱芦洲殿象征地,保护万物,建成正方形台殿。此殿亦称财宝天王殿,殿内供奉北方多闻天王,因其专门护持众生的财富,亦称“财宝天王”。

月殿,位于大乘之阁西侧。西牛贺洲殿象征水,摄受万物,建成椭圆形台殿。

大乘之阁的西侧,是讲经堂,这里是蒙古佛教首领章嘉国师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讲经的场所。章嘉国师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具修学证量的大师,他饱学佛教五部大论,精通显密二乘。他精通汉、满、蒙、藏4种语言,并以佛法圣,辅助大清皇帝为政,被乾隆皇帝尊为大清国师。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外蒙古藏传佛教最大的活佛世系,属格鲁派,他与内蒙古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蒙古两大活佛。是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齐名的藏传佛教的4大活佛之一。

院内正中有一座经幡。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西藏的宗教习俗,经幡之上印有佛经,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经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着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经幡是连接神与人的纽带,经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经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2024年10月5日

随机推荐:
皮凳子 圆凳 茶几垫 一次性广告打火机 护臀膏 婴儿 新生 小清新高跟鞋少女 台灯 护眼 书桌 学生 欧莱雅泡泡面膜 usb迷你风扇 印尼电话卡 氟碳漆 金属 揭秘系列 一字肩上衣女 iphone 6s plus屏幕总成 百褶裙大码女胖mm 老人定位器 骨质疏松钙片 推车 婴儿 宿舍收纳挂篮 棉被收纳 瘦身腰带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